伺候老男人11年!落得人財兩空 她晚年因蚤患「3年搬家180次」死後一週才被發現

胡蘭成

她孤注一擲地將自己交了出去,傾盡自己的全部熱情去愛他,哪怕遭人白眼,哪怕做「漢奸妻」,她仍愛得那般超凡脫俗。

幾個月後,胡蘭成和第二任妻子離婚,與張愛玲走到了一起。

因擔心戰後自己的「特殊身份」會拖累她,他們並沒有在法律上登記結婚,只是自行寫了一張婚書,證婚人是張愛玲的同學炎櫻。

很多人認為,這是胡蘭成沒有誠意的表現,但對於張愛玲來說,她又怎麼會看重這一紙婚約呢?

名分於她而言,不過是華美旗袍上的蚤子,她的父母有名有份,不照樣一別兩寬?

「我想過,你將來就是在我這裡來來去去亦可以。」這就是張愛玲對婚姻的灑脫,也是對愛情的篤定。

該來的終究要來,1944年秋,日軍儼然氣數已盡,當所有人都為之振奮時,一種莫名的「危機感」卻縈繞在這對「夫婦」的心頭。

Advertisements

張愛玲

上海的暮色很短暫,一切都在若隱若現之中,只有用心的人,才能體會到那迷人的凄美,他們站在陽台上,貪戀著轉瞬即逝的黃昏。

「也許我會逃過這一劫,不過這一兩年我們不好在一起了,我必須離開。」胡蘭成提起手中的香煙,深深地吸了一口。

Advertisements

她對政治向來是不願過問的,如果可以,她甚至希望戰事可以一直持續打下去,她不過是想要和他在一起而已。

是的,她不覺得「良心」上會過意不去,自從成年後,她就生活在戰爭中,戰爭像一個固定的東西,頑山惡水,也仍舊構成了她的地平線。

自從父母離婚,戰爭打響,她就明白,世界是會崩壞的,文明是會衰退的,人心是會變化的,她只是想在能夠愛的時候,用力去愛。

胡蘭成

Advertisements

在張愛玲的眼中,國家興亡匹夫未必有責,但是這次國家的動蕩,卻真真地「連累」了她,1944年底,胡蘭成獨自前往武漢。

不得不說,胡蘭成確實是一個「多情」的種子,他的生命中從不缺少女人,如果說他和其他男人有什麼不同,應該就是對女人的「坦誠」。

來到武漢不久,胡蘭成便和漢陽醫院17歲的護士周訓德走到了一起,他想娶她為妾,他從不隱瞞自己已有「妻室」的事實。

周訓德不肯做妾,執意要有一個像樣的婚禮,於是,胡蘭成在武漢再次成為了新郎,而這一切張愛玲無從知曉。

直到1945年3月,回到上海的胡蘭成才對張愛玲提起「小周」,他是那麼泰然自若,那麼輕描淡寫,那麼坦誠相見。

事情發生得太快了,一時無法吸收,連說出的話都是過了好一會兒才聽出來,就像閃電一樣隔了一陣默然才聽見雷聲。

Advertisements

張愛玲

她不是想象不到,只是不願相信,她已經愛到了塵土裡,她的愛如此卑微。

受傷么?哪個深陷愛情的女人不曾受傷?但只要在上海,他就是她的丈夫,她願意承受這一切,誰叫她愛他,活該她愛他。

只是,留不住男人的心,又怎能留住他的人呢?兩個月後,胡蘭成又回到了武漢的「家」,回到了另一個女人的懷抱。

Advertisements

日本投降後,胡蘭成隱姓埋名逃到浙江,住在高中同學的家裡,誰能想到,時間不長,他竟又與同學的繼母有染。

半年多未曾見到「丈夫」的張愛玲,隻身來到溫州看他,不想卻發現了丈夫與另一個女人的「秘密」。

也許此時的張愛玲才明白,「多情」和「濫情」也只是區別於出軌的次數,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。

胡蘭成

Advertisements

離開溫州的那天,雨疏風驟,胡蘭成送了她一程,後來的她怎麼也想不起那一天他們說了些什麼,彷彿剛一開口,聲音就被撕碎在風中。

誠然,「婚姻」沒有拋棄她,「丈夫」也沒有拋棄她,但她的心裡是清楚的,她已經被「愛情」拋棄,再無挽回的餘地。

此後的張愛玲一心撲在寫作上,儘管她的文字背後是無盡的荒涼,但也恰是在這種荒涼中,總能讓她找到一絲對過往親情和愛情的慰藉。

是的,對於張愛玲來說,親情與愛情,遠不如友情來得安穩,雖然她的朋友寥若晨星,卻構成了她生命中少有的溫存。

1952年,張愛玲在香港美新處工作時,結識了她一生最重要的朋友——宋淇、鄺文美夫婦,自此開啟了他們長達幾十年的患難真情。

宋淇、鄺文美夫婦

Advertisements

「我絕對沒有那樣的妄想,還以為會結交到像你這樣的朋友,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也再沒有這樣的人。」

這是在開往美國的游輪上,張愛玲寫給鄺文美充滿感傷惜別的信。

1955年,因受胡蘭成「政治成分」的牽連,張愛玲不得不幾經輾轉,移民美國,她的「丈夫」最終還是拖累了她。

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,和家中斷絕往來的張愛玲,僅靠著零星的稿費艱難度日。

此時,遠在大洋彼岸的宋淇夫婦,向飄零異鄉的張愛玲伸出了援手。

身為香港電懋公司製片主任的宋淇,不僅為張愛玲安排了給公司撰寫劇本的工作,更是說服了公司按照最高標準給張愛玲支付稿酬。

為了幫她推廣作品,宋淇夫婦還將張愛玲推薦給海外學術大家夏志清。

夏志清

必須承認,正是有了夏志清的評論和讚賞,才有了今天張愛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。

在夏志清看來,張愛玲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作家,這一評價也直接撕掉了張愛玲身上「鴛鴦蝴蝶派」的艷俗標籤,令她步入了大雅之堂。

不僅如此,夏志清還常常幫張愛玲介紹工作,更是在她的作品遭受非議時,挺身而出,這一切都讓張愛玲心懷感激。

可以說,前半生對「愛」極度缺失的張愛玲,在僅有的兩三好友身上,找到了為數不多的溫情。

來到美國後,張愛玲遇到了新的愛情,與相識僅八個月的劇作家賴雅結婚,那一年張愛玲35歲,賴雅64歲,兩人整整有29年的年齡差。

誠然,相較於張愛玲,賴雅不僅沒有名氣、沒有存款、甚至連最基本的健康都沒有,但是張愛玲依然嫁給了他。

賴雅與張愛玲

很多人認為,嫁給賴雅,是張愛玲對胡蘭成的報復,更是對自己的作踐,但不可否認的是,張愛玲與賴雅婚後的感情始終很好。

巨大的年齡差,顯然為這場婚姻埋下了巨大的隱患,婚後不久,賴雅就因中風而兩次入院,更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癱瘓在床。

這段維持了11年的婚姻,最後以賴雅的辭世而告終,與其說張愛玲嫁給了賴雅11年,不如說張愛玲伺候了賴雅11年。

母親和丈夫相繼離世,讓身處異鄉的張愛玲備感孤獨。

儘管多年來與母親鮮有往來,但是未能給母親送終,仍像一塊巨石死死地壓在她的心底。

而丈夫的離去,更是對張愛玲人生巨大的打擊,為了給丈夫治病,她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,但最終換來的卻是「人財兩空」。

張愛玲

此後的張愛玲,在精神上一蹶不振,生活也漸漸變得窮困潦倒。

上世紀八十年代,正是張愛玲名聲大噪之時,但是晚年的她,日子過得並不安穩,很難想象,一個知名女作家竟為了「避蚤」而頻繁搬家。

張愛玲曾在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中,描述過那段不堪的歲月:

「天天上午忙搬家,下午遠道上城看醫生,有時候回來已經是午夜,最後一段公車停駛,要叫汽車,剩下的時間只夠吃和睡。」

最頻繁時,張愛玲每天都要換一家汽車旅館,幾乎沒有人知道她具體的住址,真正過上了「離群索居」的生活。

唯一採訪過晚年張愛玲的台灣學者水晶認為:「張愛玲的避世生活,更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。」

因為「避世」,沒有人了解張愛玲晚年的生活,為數不多的朋友也失去了她的消息。

張愛玲

不過,世人更願意在她的作品中,找出一些蛛絲馬跡。

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定義張愛玲的作品,那一定是「蒼涼」,親情的冷漠、愛情的背叛,生活的殘酷,在她心裡留下了巨大的創傷。

就像她在書中所言:「時代是倉促的,已經在破壞中,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。」

是的,她很清楚,哪怕是及時行樂,背後仍舊是無盡的蒼涼,這個世界上,所有人都是如此,每個人都很可憐,唯一能做的,只有遺忘。

那些曾出現在她生命中又離去的人,終究是誰也不會幹涉誰,不過是靜靜地躺在她的血液里,在她死的時候再死一次。

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