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被嫌棄!2個已婚男揭露:妻子付出再多「我都不會感激」 對她越來越厭煩

幾年前的一個春天,我和朋友報了一個旅遊團,去溫州雁盪山遊玩。

我們的團不大不小,25個人,以家庭和朋友為主。

途經一處山泉時,導遊說: 「這裡的水質是整個雁盪山最好的,可以直接當山泉水飲用,如果拿來洗臉的話,那就是最好的化妝品......」

於是,我們二話不說就把瓶子里的水倒掉,下去灌水了。

下去灌水必須把鞋子、襪子脫掉。

其中一位男士嫌麻煩沒脫,當他灌好水上來時,鞋子和襪子都濕了。

回到酒店,他理所當然地對妻子婆說:「等下幫我把襪子洗洗。」

妻子先是不高興地說:

都說了要脫了下去,就你不聽,現在弄濕了要我洗,你以為出來很輕鬆嗎?一天下來走這麼多路,誰不累啊……

聽到妻子抱怨起來,一旁的丈夫趕緊說:「行了行了,我自己洗還不成嗎?」

但妻子抱怨完又說:「拿來,我又沒說不給你洗!」

男人說:「算了算了,我自己洗。」

女人不樂意了:「你這人真是的!給你洗你又矯情了。」

朋友聽罷這夫妻二人的對話,偷偷跟我說:

事情沒少做,卻不落好,

可以不做,但也別說;又做又說,等於白做。

這件事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位親戚。

她人很能幹,做事也麻利,從付出的角度看,算得上賢惠,起碼她對老公、孩子的付出,絕對不會輸給別人。

但老公、孩子對她的不滿,幾乎到了極點。

我們曾去過她家,目睹了她是如何抹殺自己的付出的。

那天上午,兒子剛剛起床去衛生間洗臉,她隔了十分鐘進去,然後我就聽到了這樣的對話。

她說:

洗完臉就這樣把毛巾扔在池子里嗎?

你都多大了,我前世肯定造了什麼孽,老天派你來收拾我。

兒子反擊道:

以前我每次都掛好的啊,但你不是嫌我擰太乾就是太濕,怎麼做都是錯,那我乾脆就扔著吧!

然後她開始喋喋不休,足足念叨了十幾分鐘。

兒子受不了了,大聲說:「你別煩了,我重新擰!」

她卻奪過毛巾,自己擰乾掛好,一邊走一邊說:

你‍要是幹得好,我會說你嗎?早飯已經做好了,趕緊去吃!

兒子白了她一眼,轉身走進房間,把門甩上,她又念叨了好久。

來源:全景視圖

到了中午,她留大家一起吃飯,做了滿滿一桌子菜,本來是件很美好的事。

但她吃飯時一直在說:

還有誰比我更苦命的嗎?每天要上班,回家要做家務,誰也不給我搭把手。

這一大一小就是老爺和少爺,我天天忙完還得伺候他們,沒人心疼我。

她老公聽不下去,辯解道:

怎麼沒人心疼你了?

每次都幫你做家務,但哪次不是被你數落一頓?

我早就說了,如果你不想幹,你可以不幹,但別天天都數落個沒完。

她一聽老公竟敢爭辯,立刻瞪起眼睛:

你好意思說?你說你幹的那叫家務嗎?還不夠給我幫倒忙的呢?

那一頓飯,我們真是吃得消化不良。

她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為老公和兒子服務,然後再抱怨老公和兒子讓自己這麼累。

這麼多年下來,老公和兒子對她越來越厭煩,沒有感激之情不說,反而連話都不願意跟她多說。

這一點令她更煩悶,就這樣,她的生活陷入了惡性循環。

來源:全景視圖

幾年前,我接觸過一位女讀者,她也有類似的問題。

她說自己每天從早到晚都是伺候老公孩子,但沒有一個人感激自己,好像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天經地義的。

一開始,我以為她的老公和孩子不懂感恩,但深入溝通後,我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。

而是她在付出的過程中,用自己的語言把所有的付出全部抹殺了。

那一次我勸她說:

反正做也做了,何必再去說這些堵心的話呢,我想如果你不說這些話,也許他們也會跟著改變。

她完全聽不進去,很激動地說:

我每天任勞任怨,累得跟頭牛一樣,難道我連說的資格都沒有了嗎?

我不但要做還要哄著他們?天下沒有這種道理。

我又試著勸她,但固執地認為應該是老公、孩子先改變對她的態度,她的語氣才可能好轉。

我嘆了口氣,不再勉強。

我們身邊都有這樣一種女人。

她們活沒少幹,心腸都很善良,在人際關係中一直扮演著付出的角色。

可她們的好很少被人記住,甚至會被身邊的人厭棄。

原因都在「嘴」上。

她們認為自己付出了那麼多,難道還不能抱怨一下嗎?

於是付出越多,抱怨越多,越是被嫌棄。

她們委屈,她們憤怒,她們期望被人肯定和讚美,卻用背道而馳的方法表達著自己的需求。

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她們越來越遠,於是,她們更加委屈、憤怒,漸漸地把自己活成一個滿腹怨氣的刺蝟。

來源:全景視圖

曾經我媽也有這個毛病,每次我回家有換下的衣服,我媽都是一邊洗,一邊嘮叨:

你都這麼大人了,衣服還要我來洗,我要伺候你到什麼時候?

以後你結婚了難道我也跟過去給你洗衣服嗎?

每次聽到這樣的話,我都會連忙求饒:「你先放著,我自己洗,求你別念了。」

但她絕對不肯放著,一定要洗,有一次,她重複同樣的話時,我問她:

媽,你到底想表達什麼呢?

如果你不願意洗,那就放著,如果你願意洗,那為什麼一定要這樣說?

她愣了一下,回答我說:「說習慣了。」

我很認真地說:

你就算不做,我已成年,沒人會怪你,但你又做又說,我們聽到的就是你的不情願。

你這樣,我們只記得你的抱怨和嫌棄,不會記得你的付出。

這番話對我媽觸動很大,她漸漸改掉了這個毛病。

偶爾她老毛病又犯時,我會挑挑眉毛提醒她:「你又忘啦?」

後來,年歲漸長,我漸漸明白她們的心理了。

天天強調自己很勞累的人,其實內心都不自信,她們希望藉此表明自己做事很累,希望別人記得自己的付出。

於是,就用這種最笨的辦法去表達,可在對方那裡,第一反應就是:

她不喜歡做這些,她討厭我的事,我害得她怨氣衝天。

於是,會陷入煩躁與自責中,語氣和態度自然好不了。

而做事的人接收到這一信號,第一反應便是:

我這麼任勞任怨地伺候你,說幾句都不行?太沒良心了!

為了喚起對方的「良知」,她說得更起勁,最終導致惡性循環。

當然,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我們可以先對照一下自己的行為,看有沒有這個毛病。

可以不做,但也別說。

這些傷人的話不會使你獲得想要的東西,只會抹殺掉所有的愛與關心。
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