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門吉祥月來了!農曆七月「不是鬼月」而是報恩孝親月 誠心「為家人祈福」平安喜樂

  • 2022-07-28 13:52

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一,在民間,七月被稱為「鬼月」,但是在佛教中,七月是孝親報恩、祈福修善的「吉祥月」。從古到今,每逢農曆七月寺廟都會舉辦禮拜梁皇寶懺法會、禮拜地藏懺法會、盂蘭盆法會和瑜伽焰口法會等,以為大眾祈福超薦,培福增慧。

農曆七月三十也是地藏王菩薩聖誕,地藏王菩薩過去世曾為婆羅門女及光目女,以供養三寶的功德,使生前作惡的母親得以超拔惡趣,因此她發願要度脫一切眾生悉皆成佛,自己乃成正覺。所以,七月也稱「地藏月」。

七月,是吉祥月

「七」,在中國的數字當中,是一個奇數:七巧、七星、七彩、七律;在佛教里則有禪七、凈七,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——「七」是一個變化無窮、蘊涵無盡的數字。

然而,長久以來,我國的七月一直被認為是鬼月,是不吉祥的月份,把七月認為是一個「諸事不宜」的月份,民間的七月,彷彿「鬼影幢幢」。其實在佛教里,七月十五日是「佛歡喜日」。

所謂「佛歡喜日」,源自於佛世時的印度,每逢夏天雨季來臨,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,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,專心修持,此稱為「結夏安居」。經過三個月的時間,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,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,所有僧眾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,等待佛陀的認可,這一天就叫做「僧自恣日」,又稱「佛歡喜日」。

七月,是孝親月

農曆七月十五日,在佛教中是一個重大節日。佛教寺廟,總要舉行「盂蘭盆會」。據《盂蘭盆經》載:「目犍連嘗於此日供養十方眾僧,以此廣大功德,救拔其母脫離餓鬼道。後世遂有於佛歡喜之日,以飯食等供養十方眾僧之舉,其功德廣大,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脫。」

《盂蘭盆經》中講,有一次,目犍連尊者在七月間結夏安居打坐時,想起生身的母親。母親在世間時貪、嗔、痴具足,他非常擔心,不知道母親往生後到底會落在何處?於是尊者進入定中,看到餓鬼道中的眾生:圓又大的肚子、細又長的脖子、干如柴枝般的手腳。每個都在哀嚎、飢餓難耐,令人慘不忍睹。母親也正在飽受飢餓的煎熬,目犍連尊者看了內心非常痛苦。他在佛陀的弟子中號稱神通第一,於是立刻運用神通,變出一缽飯、一壺水,恭恭敬敬地送到母親面前。母親十分歡喜,她將食物拿到嘴邊,可是飯與水才一到嘴邊,她的口中就吐出一團大火,瞬息間水幹了,飯也變成了焦炭。

目犍連尊者看到了這種情景,非常痛心,也覺萬分無奈,儘管神通廣大,但母親的業障讓他無能為力。因此帶著萬分的失望從定中醒來,立即去請求佛陀給他力量,教他如何救度自己的母親。佛陀說:「要救你的母親,光憑你的神通是不夠的,你的母親的業障,須靠眾多修行且已證果的僧眾,在七月十五日當天,將清凈的福業累積在一起,用心力一起迴向來幫助她,這力量便能轉她的業。

於是目犍連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用最虔誠的心來供養僧寶,之後大家的心力凝聚在一起,同心為他母親祝福,因為比丘眾福德具足,這股加持力量凝聚力確實非常大。就在當天晚上初夜時分,尊者於定中見到母親脫離餓鬼得生天道。於出定后趕快去向佛陀禮謝,也向所有的比丘頂禮。

七月,是報恩月

俗話說,滴水之恩,湧泉相報。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,便有多少福,這是因果中微妙的地方。佛法歷來提倡報恩之行,並且倡導主要報以下這四重恩:

父母恩

父母恩大如須彌山,佛教裡面《父母恩難報經》以及很多經典都有講到。其中佛在《四十二章經》言:「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,二親最上之神也。」就是說人們去拜天、拜地、拜鬼神,不如去孝順自己的父母。孝順父母比拜天、拜地、拜鬼神還要靈,我們人有很多的苦難就從不孝來的。所以,要孝養父母,以報親恩。

三寶恩

佛法僧三寶恩,也可以叫師長恩。佛陀是我們的老師,經藏是我們的老師,僧寶是我們的老師。沒有三寶住世,我們會生活在無有期的黑夜。當我們心中裝著佛法理念,依教奉行,堅固信願行的時候,便是向著光明之處在前進。

師長給予我們善知識,使我們得到大智慧,給我們精神上積極的力量,於我們有大恩德。所以我們應發菩提心以報答三寶和師長之恩。

國土恩

國家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,在國家的庇護下,我們安穩生活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。軍隊為了保護國土日夜堅守,機關部門在維持著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,愛國是每一個人的本分,我們要報答國家恩。

眾生恩

「善男子,眾生恩者,即無始來,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,於多生中互為父母。以互為父母故,一切男子即是慈父,一切女人即是悲母。昔生生中有大恩故,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。如是昔恩猶未能報,或因妄業生諸違順,以執著故反為其怨。何以故?無明覆障宿住智明,不了前生曾為父母。所可報恩互為饒益,無饒益者名為不孝。以是因緣諸眾生類,於一切時亦有大恩,實為難報。如是之事名眾生恩。」通過這段經文,我們一定可以明白眾生恩的真實含義。

農曆七月,是吉祥月、孝親月、報恩月,印光法師在《文鈔·募設千僧齋序》中,開示過供僧的殊勝福報:「泥龍雖不能致雨,禱雨者必祭泥龍。凡僧雖不能降福,求福者須供凡僧。」(泥龍雖然不能降雨,祈雨的人必定要祭祀泥龍。凡僧雖然不能降福,求福的人必須要供養凡僧。)

七月,讓我們珍惜時光,修行當下,為在世家人祈福,也為過去世的父母親友祈福。願佛菩薩加持在世者平安喜樂,往生者得生凈土!

南無阿彌陀佛!

參考來源:鳳凰網

Click to show more